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浮出水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添新动能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外公布了《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其中“点名”广东五大都市圈——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

 
三大都市圈促进发展核心引擎
去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的培育上升到国家层面。此次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纳入规划,呼应了国家培育都市圈的发展理念,凸显广州、深圳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核心引擎作用进一步强化。
 
全新规划都市圈,区域一体化再度升级
深圳都市圈含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汕尾5座城市。根据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围绕广州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共建广州大都市圈,推进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合作发展。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表示,在编制都市圈发展细则时,更应强调该区域特色产业以及与周边都市圈的融合协调,当区域内多个都市圈展现联动发展的共振效应时,协同发展便成为都市圈自身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进一步选择。在都市圈“变大”的过程中,都市圈内城市可以互通有无,形成城市协同发展效应。
研究发现,非珠三角城市也可以借助都市圈规划,实现中心城市的品牌赋能,形成新的招商号召力。如2019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GDP增长23.0%,增速全市第一。三大新都市圈的规划,可以说是对“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全新演绎。
经济格局变化为大湾区增加发展动能
日前,博鳌亚洲论坛发布《亚洲经济展望与一体化进程2020报告》预测称,亚洲经济世界占比今年将首超50%,全球将迎来亚洲世纪。
作为当今全球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一举一动都牵涉到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
在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内广佛、深港、珠澳极点带动同时,三大都市圈将统筹协调发展的触角延伸至粤东西北,让原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都市圈的内涵外延发生深刻变化。有望在新都市圈内部形成产业重组和资源流动,在都市圈外部形成更具号召力品牌标识。

三大都市圈建设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从措施的文件名就可以看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三大都市圈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过去都市圈的发展,更加强调的是中心城市的发展;而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规划,更多涉及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动。三大跨珠三角都市圈的协同联动,将打破曾经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城市的单一的牵引聚集模式,更强调都市圈之间平衡性和协调性。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跨珠三角都市圈规划,更加注重“非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辩证统一。从更深层的结构调整看,三大都市圈实现协同发展,将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以更高水平构建市民化的社会结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庞大的以中等收入人群为主的橄榄型社会。

随着深圳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行业竞争逐渐增大,装备制造业是机械工业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加速制造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经济的关键一步。企业发展制造业,必然少不了新材料、新技术、智能制造、高端机床等设备的加持。重大的展会活动会推动企业走出去,拓展实体经济产业链和市场范围,能够直接、快速的了解当地市场及发展趋势。
传统展会具有真实性、沟通方便等特点,但却经常会被地域性和时效性所掣肘,展会结束后很难再“重现”或“流动”,因此不知道或没法来现场的展商和采购商便只能通过视频或图片去了解这场展会。
为解决这一问题,金诺凭借10多年的互联网技术沉淀、300万数据库的智能供需配对系统、强大的线上线下运营能力、已成功开办400多场专业机床展会的专业实力,将启动线上线下OMO“双线融合”的会展经济新模式,打造“金诺云展”线上平台。
线上展会正在进行,线下展会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JM2020华南机床展将于2020年10月12日-1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聚集高速度、高精度化、多功能化、自动化等新产品新技术,提供100+行业应用领域更多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亚洲制造业升级。
2020将依托金诺会展网络数据平台+线下展会资源积累,一方面依托云端技术提前满足广大展商及专业买家在线商贸交流,另一方面线下展会同步进行,为供需双方提供舒适便捷的现场展会服务,实现企业与行业用户随时随地线上线下洽谈交流、供需对接、商贸合作。将为全行业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先进制造技术盛会,为展商和观众带来一场永不落幕的精彩展会。